早在2007年,就有眾多的創(chuàng)新者關注到斯蒂芬森所說的元宇宙的虛擬現實與3D呈現的可能性,他們共同發(fā)起了跨行業(yè)峰會“元宇宙路線圖”(Metaverse Roadmap),發(fā)布了75頁的產業(yè)目錄與25頁的調研報告。
在名為《元宇宙路線圖評論》的調研報告中,約翰·斯馬特等提出了一個元宇宙四象限框架。圖2-4a的上半部分是實體世界,即我們周圍的現實世界,下半部分是由計算機生成、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模擬世界。
圖2-4a 2007年的初版元宇宙四象限
資料來源與說明:2007年,《元宇宙路線圖評論》。后來有人在圖2-4a上疊加了相應的技術,第二象限的“增強現實”與現在的AR并不完全是同一含義。圖2-4b為根據圖a延展而來。
發(fā)展相關的技術時,橫向是從關注外部到關注個人的連續(xù)體,縱向的兩端分別是用技術去增強實體世界、用技術去構建模擬的世界。
在橫向,當關注外部時,我們通常做的是增加傳感器與各種設備;當關注個人時,我們則努力建立人的身份、促進人與人的互動。
在縱向,當關注增強時,我們努力構建界面與網絡;當關注模擬時,我們則重在建立能重現實體世界的模型和營造沉浸的體驗。圖2-4a中四個與技術相關的環(huán)是后來加上的。
通過這樣的橫縱軸劃分,我們可以大體上把技術發(fā)展帶來的可能性分成四個象限。要注意的是,為了呈現最初的想法,我們這里沿用了原始的用詞,但增強現實、虛擬世界等現在成為固定名詞,有了新的含義。
我們來逐一看看圖2-4a的四個象限,并用現在的例子加以解讀。
當我們試圖把人放進一個模擬的世界中,讓他在其中獲得獨特的個人體驗時,我們創(chuàng)造的是所謂的虛擬世界。傳統(tǒng)的PC游戲、網絡游戲可以說是虛擬世界的典型。
當我們試圖模擬一個跟現實一樣的模擬世界,又關注外部的物體時,我們創(chuàng)造的是所謂的鏡像世界。現在我們說的數字孿生,如建立一座工廠的數字模型,用以進行維修模擬、運行模擬,這屬于鏡像世界象限。
當我們試圖用數字技術去增強實體世界的物品時,我們所創(chuàng)造的就是圖2-4a說的增強現實。比如,當我們安裝智能家居如窗簾,用語音控制它,或者讓它根據光照與你的喜好自動調節(jié)時,這樣的做法落在了增強現實象限。
當我們試圖用數字技術去強化個體的體力或記憶,或增強人與人的聯(lián)系,我們所創(chuàng)造的就是所謂的生命記錄。當我們戴著蘋果智能手表,隨時監(jiān)控心率時,這樣的做法就落在了生命記錄象限。當我們在微博或小紅書上發(fā)圖片記錄生活與心情時,我們也是在用數字技術進行生命記錄,或者說生活記錄。
為便于按現在的方式理解,我們調整并延展出圖2-4b。下面附上在當下互聯(lián)網、移動互聯(lián)網及科技產業(yè)中已有的一些應用案例作為示例。
圖2-4b 調整后的元宇宙四象限及應用示例
虛擬世界(個人/模擬),示例有:網絡游戲、Decentraland等虛擬世界、數字虛擬人、電影與視頻。
鏡像世界(外部/模擬),示例有:工廠數字孿生、谷歌街景地圖、迪士尼樂園。
線上應用(個人/增強),示例有:社交網絡、在線會議軟件、Notion等筆記軟件。
線下應用(外部/增強),示例有:電商平臺、打車平臺、汽車導航、電動汽車等。
隨著以互聯(lián)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產業(yè)的逐漸發(fā)展,我們周圍的實體世界與計算機網絡營造的數字世界已經初具雛形。
現在,將已經有的各種產品放在圖2-4b所示的四象限分類圖中看,我們又發(fā)現,現在的各種產品其實主要還是在中心點附近。上下兩個方向的擴張尤其不足,囿于技術發(fā)展的局限,現在的技術對實體增強得不夠,模擬出來的實體也是粗糙的。
我們預期,以元宇宙為名的新一輪技術創(chuàng)新、產品創(chuàng)新,將在四個象限中都進一步往外擴張。
元宇宙是新概念,但它的一個個雛形又早在我們身邊。曾任施樂公司首席科學家的約翰·希利·布朗說:“展望未來的正確方式不是向前看,而是向周圍看。”
關于作者:方軍,資深互聯(lián)網人、技術專家,現任快知實驗室合伙人、火大教育顧問合伙人,曾任創(chuàng)業(yè)邦執(zhí)行總裁、現代傳播集團CTO。著有《元宇宙超入門》《區(qū)塊鏈超入門》《穿透式學習》等書。著作曾獲評CCTV"中國好書"。
本文摘編自《元宇宙超入門》,經出版方授權發(fā)布。(ISBN:978-7-111-70137-8)